以下是光伏工程施工流程中的注意事项:
一、施工前期
项目规划与设计审核
场地分析
充分考虑施工场地的地形、地貌、朝向、日照条件等因素。例如,在山地施工时,要对坡度、山体稳定性进行评估,确保光伏阵列的布置既能充分利用阳光,又能保证结构安全稳定。
分析场地的气象条件,如风速、风向、降雨、降雪量等,为支架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依据。在高风速地区,支架的抗风能力设计要加强。
设计方案审核
检查光伏系统的整体布局设计,包括组件阵列间距是否合理,要避免前后排组件产生阴影遮挡,影响发电效率。
审核电气系统设计,确保电缆选型、布线方式、逆变器及配电箱的配置符合项目的容量、电压等级和安全要求。
设备与材料采购
供应商选择
选择有良好信誉、具备相关资质认证(如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产品质量认证等)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。
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能力、售后服务能力等,确保能够按时、按质量提供所需产品。
设备与材料检验
对采购的光伏组件、逆变器、支架、电缆等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到货检验。检查组件的外观是否有破损、划伤,电池片是否有隐裂;检查逆变器的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功能是否正常;检查支架的材质、尺寸、防腐处理是否达标;检验电缆的规格、型号、绝缘性能等。
二、基础工程施工
基础类型选择
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,如混凝土基础、螺旋桩基础或地锚基础等。对于软土地质,可能需要采用加固处理后的混凝土基础;在岩石地质条件下,可考虑采用爆破或特殊的锚固基础。
基础施工质量控制
混凝土基础施工时,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、浇筑质量和养护过程。确保基础的强度、尺寸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,基础的定位要准确,以保证后续支架安装的精度。
螺旋桩基础施工时,要注意桩的打入深度、垂直度和扭矩,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施工,并做好施工记录。
三、支架安装
支架组装与搬运
在组装支架时,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,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。在搬运支架组件时,要避免碰撞、变形,防止损坏镀锌层或涂层,影响支架的防腐性能。
支架安装精度
支架的安装要保证其平整度和垂直度,可使用水平仪、经纬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校准。支架的间距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,为光伏组件的安装提供准确的定位。
四、光伏组件安装
组件搬运与安装顺序
搬运光伏组件时要轻拿轻放,多人协作,避免组件受到撞击、挤压。组件的安装应按照设计的排列顺序进行,从下往上、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安装,确保组件之间的连接正确、整齐。
组件连接与电气安全
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要牢固可靠,使用专用的接插件进行连接,避免虚接、短路现象。在连接过程中,要注意对组件和接插件进行防护,防止在阳光下暴晒导致温度过高而损坏。同时,要做好组件的接地保护,确保电气安全。
五、电气系统施工
电缆敷设
电缆敷设应遵循合理的路径,避免与尖锐物体接触,防止电缆外皮破损。在电缆沟或桥架内敷设时,要排列整齐,绑扎牢固,预留一定的余量。不同电压等级、不同用途的电缆应分开敷设,避免相互干扰。
电缆的接头制作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,确保接头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。在户外的电缆接头要做好防水、防潮处理。
逆变器与配电箱安装
逆变器和配电箱应安装在干燥、通风、便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。安装要牢固,其基础或支架应满足设备的重量和抗震要求。在连接逆变器和配电箱的线路时,要仔细核对线路的相序、极性,防止接错。
六、系统调试与验收
系统调试
在调试前,对整个光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,包括组件连接、电气线路、设备安装等是否正确。调试过程中,要分别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、逆变器的转换效率、电气系统的保护功能等进行测试,记录相关参数,并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。
工程验收
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验收,验收内容包括基础工程、支架与组件安装工程、电气系统工程等各个方面的质量。同时,要检查工程资料是否齐全,如施工图纸、设备和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、施工记录、调试报告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