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院黑鸡中大鸡(育成期至产蛋前或商品肉鸡育肥阶段)的饲养管理需结合其生长特性,围绕环境控制、营养供给、健康管理三大核心展开,具体流程如下:
一、环境控制
鸡舍设计与布局
空间要求:中大鸡活动能力强,需保证每只鸡至少0.8-1平方米的活动空间,避免密度过高导致应激。
通风与采光: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;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光,每日光照时间控制在8-10小时,避免强光直射。
垫料管理:地面平养需铺设5-8厘米厚垫料(如稻壳、木屑),定期翻晒更换,保持干燥卫生。
温湿度调控
温度:育成期温度逐渐降低,20-40日龄保持20-25℃,40日龄后降至18-22℃,夜间温差不超过5℃。
湿度:相对湿度控制在50%-65%,避免潮湿引发球虫病。
二、营养供给
饲料配方
育成期(7-18周龄):粗蛋白15%-17%,代谢能2.6-2.8兆卡/千克,钙0.8%-1.0%,磷0.6%-0.8%。
育肥期(18周龄至出栏):粗蛋白14%-16%,代谢能2.8-3.0兆卡/千克,适当增加能量饲料(如玉米)比例。
添加剂:每吨饲料添加维生素预混料500克、微量元素预混料1千克,促进骨骼发育和羽毛生长。
饲喂方式
自由采食:料槽高度以鸡背平齐为宜,每日加料3-4次,保证饲料新鲜。
青绿饲料补充:每日提供占日粮10%-15%的青草、蔬菜或牧草,促进消化。
三、健康管理
防疫程序
疫苗接种:7日龄接种新城疫IV系疫苗,14日龄法氏囊疫苗,28日龄禽流感疫苗,60日龄新城疫I系疫苗加强免疫。
驱虫:30日龄和90日龄各驱虫一次,使用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,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拌料饲喂。
日常管理
观察与记录:每日检查鸡群采食、饮水、粪便情况,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。
消毒:每周2次带鸡消毒,使用季铵盐类或过氧乙酸消毒剂,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。
四、分阶段管理要点
育成期(7-18周龄)
限制饲养:控制体重增长,避免过早性成熟,公鸡体重控制在1.5-1.8千克,母鸡1.2-1.5千克。
公母分群:12周龄后公母分群饲养,防止早配影响生长。
育肥期(18周龄至出栏)
光照管理:育肥后期可适当增加光照至12小时,促进采食和增重。
出栏标准:商品肉鸡120-150日龄出栏,体重1.8-2.2千克;种鸡150-180日龄转入产蛋鸡舍。
五、注意事项
饮水卫生:使用自动饮水器,每日清洗消毒,防止水源污染。
应激管理:转群、免疫、换料时提前添加电解多维,减少应激反应。
废弃物处理:鸡粪及时清理发酵,避免环境污染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有效提高旧院黑鸡中大鸡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,为后续产蛋或育肥奠定基础。